22遍洒热血恸山河
再次冲进马石山的宋天秀又遇到了王殿元班长和四位战士。此时这个班十勇士已经牺牲了五位,十勇士到现在是三进两出突围圈,救出近千名群众。
一天一夜,王班长把十名战士分成3个战斗小组,分头联络失散在山间的乡亲,由村干部或民兵带队,扶老携幼便于互相照顾。
这是11月24日凌晨,趁日军又困又乏之机,战士们分别越过山脊,将几处哨卡干掉,在包围圈上撕开几个口子。
茫茫夜幕中,战士们带领紧跟上来的群众,从这几条突围口有序撤离。十勇士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,他们继续掩护近千名群众冲出包围圈。
跟在他们身后的是王大河和几十个乡亲。原来王大河和乡亲们被日伪军逼躲在山北一个山坳里,幸亏这里是松树林,松针虽变黄却还都没落下,乡亲们靠茂密的松林掩护躲了一天一夜,但日伪军见他们不出来,就集中几路兵力准备进松林抓人。
王殿元和三位战士正好从山南走到山北,遇到王大河带着这几十名乡亲,王班长就带领他们从来时敌人布防薄弱的山峦沟壑突围。
宋天秀赶紧把一支长枪递给王大河,王殿元眼神一亮:“宋天秀同志,你们这几个子弹袋能给我们一个么?这一天一夜三进三出,我们的子弹基本打光了”
宋天秀毫不犹豫地把带来的那三个伪军的三支枪,和几个子弹袋都递给王班长:“王班长,枪弹在你们手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!”
王殿元和战士们高兴地接过枪和子弹带,日军装备精良,每个日本兵的子弹带里基本都是120粒子弹,而八路军枪弹紧缺,战士们的子弹袋里一般只有40粒子弹。
有了弹药补充,王班长和战友们增添了力量,消灭了一路上遇到的几波阻拦突围的日伪军,带着遇到的两个村的乡亲们冲出包围圈。
天秀知道了王殿元和剩下的三名战士,已经是三进三出包围圈,她含泪拉住准备再进包围圈的王班长和三位战士:“王班长、兄弟们!你们已经救出这么多乡亲了,别再返回包围圈了,我求你们了!”
王大河也上前相劝:“同志们,和我们一起走吧!跟我们一起下山。”
王殿元把部队番号告诉两人:“同志,这些乡亲们交给你们我就放心了。山上还有很多乡亲和我们的一些战友,我们不能丢下他们。如果有机会见到我们所在部队,请告诉首长和战友们,我们班十名战士,没有辜负党和部队的教导,没有辜负乡亲们对我们子弟兵的期望,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,定要救出更多的乡亲和战友!”
原来,王殿元班十名战友这次是押运军用被服物资,到千石村军工基地被服厂的,完成任务后本准备返回部队,但正遇到这次马石山突围战,十名战士看到乡亲们还有部分八路军小分队被敌人逼上了马石山,他们立刻冲进了包围圈一次次解救被围困人员。
十名勇士十条枪,王殿元班本可以离开马石山寻找新的返回部队的路线,但是他们毫不犹豫地以群众生命和利益为重,舍生忘死救群众。
此时,第三次冲出包围圈的王殿元和战友们,毅然决然地第四次冲向马石山,王大河和宋天秀热泪盈眶。
乡亲们纷纷朝着战士们远去的背影跪了了下去:恩人们,望你们能平安回来咱们能再见面!哪怕是到俺们家喝上碗热水,吃上顿庄稼饭俺也能稍稍心安。
王殿元和战友们路遇公安局警卫连第三排,双方汇合。
为了吸引敌人的兵力,让更多被困的群众和地方干部冲出包围圈,他们登上了与突围群众方向相反的马石山主峰。
此时,马石山战场上杀声、枪炮声、咆哮声夹杂着血腥味弥漫在空气中,惨烈激战中的马石山乌云密布遮天蔽日。
天亮后,敌人从南坡向山顶进攻,第三排和王殿元他们以石墙为掩护顽强抵抗,从清晨打到中午,敌人恼羞成怒动用了飞机和大炮,三排全体牺牲。
王殿元和剩下的另外两名战友打光了子弹。在敌人就要登上山顶时,王殿元和两位战友紧紧抱在一起,拉响了唯一一颗手榴弹,英雄的热血染红了马石山岗。
枪声激烈的马石山主峰突然寂静,正在继续组织营救被围群众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人员,听得出主峰响彻云霄的手榴弹爆炸声,那是胶东军工厂生产的手榴弹。
当时大家还不知道那是后来被称为马石山十勇士们,只知道是自己的战友们为了掩护大家突围,把敌人引到主峰。
勇士们的舍生忘死激励着战友们、敌人的凶残让还在冲击包围圈的八路军指战员红了眼,咬碎了牙。
历时两天的马石山突围战中数千名群众被围,同样被围在马石山组织乡亲突围的八路军指战员挺身而出,一次次发起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。
马石山十勇士四进三出勇救民众、舍身取义建树奇功。
马石山突围战有许多抗日武装为救被围群众英勇奋战。这些英雄部队有:胶东区公安局警卫连第三排、八路军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三营七连二排六班、八路军胶东军区十七团三营七连、十七团的二营、十六团的三个营、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等。
在这次战斗中,八路军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,整班、整排、整连地牺牲。
仅11月23日这一夜,胶东军区各部队就牺牲了400多人,从日军的虎口中救出6000多名男女老少,平均每救出15位乡亲就牺牲一名指战员。
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,谱写了人民军队战争史上罕见的拥政爱民的光辉战例!
